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2025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證監局局長牛雪峰帶來了多份建議,均和資本市場相關。牛雪峰建議,強化數據歸集共享,健全上市公司異常線索發現機制,同時,加快推進國債期貨市場發展,持續完善國債期貨期權產品布局,深化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加快國債期貨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倉單立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促進大宗商品市場轉型升級。
在上市公司監管方面,牛雪峰所在的河南證監局通過建立上市公司異常經營監測預警機制,構建“2+16”跨部門監管大數據庫,整合了涉及上市公司監管的信息數據,將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與外部數據交互驗證,開展多維度、多領域監測,力爭及早發現風險苗頭。
牛雪峰基于監管實踐建議,強化數據歸集共享,健全上市公司異常線索發現機制。一是加強涉上市公司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在安全、保密基礎上,建立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打通數據堵點,為信息共享提供堅實制度保障。二是加強科技監管投入,建設高效安全的信息共享平臺,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手段,完善數據分析模型,開展數據碰撞,拓展關聯線索分析,更加及時精準識別異常現象,增強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潛在風險的監測預警能力。
“同時,我還帶來了兩份與期貨市場相關的建議。”牛雪峰指出,一份和加快推進國債期貨市場發展有關。2024年以來,國債收益率震蕩下行,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特別是中長期利率風險管理需求,與缺少高效風險管理工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市場主體對加快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需求強烈。建議有關部委深入研究成熟市場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持續完善國債期貨期權產品布局,深化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加快國債期貨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國債期現貨市場高質量發展。
第二則是建議推進倉單立法。牛雪峰表示,倉單風險是困擾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發展與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難點和痛點之一,一方面是涉及大宗商品、金融、倉儲物流等多個行業,跨行業存在監管缺失和現行法律空白;另一方面是現貨市場體系和行業信用不夠健全。為規范倉單市場秩序、提高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大宗商品市場營商環境,建議推進倉單立法,規范行業良性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促進大宗商品市場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