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5日,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2025財年第二季財報中宣布,其已與一家中國本地晶圓代工廠達成最終協議。
此舉旨在為格羅方德在中國大陸的客戶提供可靠的供應,從而推進其“China for China”戰略。格羅方德沒有披露這家中國合作晶圓代工廠的名稱,但強調在合作協議的框架下,客戶將受益于格羅方德的汽車級工藝技術和制造專業知識,以滿足他們在中國國內的需求。
據格羅方德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的解釋,與中國本地晶圓代工廠的合作將首先聚焦汽車級CMOS等技術;目標訂單為海內外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境內的需求;客戶無需為轉換投片晶圓廠重新開發和流片。
公司CEO Tim Breen指出,此舉也引發了中國客戶的興趣,他們尋求的不僅僅是國內供應。他補充道,許多客戶現在正在推行雙源模式——在中國本土生產,同時利用格羅方德的全球影響力服務海外市場。
格羅方德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硅谷桑尼維爾市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 成立于2009年3月。該公司由AMD拆分而來、與阿聯酋阿布扎比先進技術投資公司(ATIC)和穆巴達拉發展公司(Mubadala)聯合投資成立的半導體制造企業。
據證券時報記者觀察,格羅方德并非唯一一家牽手中國大陸晶圓廠的全球芯片公司。去年11月,歐洲芯片大廠意法半導體宣布與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聯合推進40nm微控制器單元(MCU)的代工業務,旨在滿足市場需求、優化供應鏈。同年,12月中旬,英飛凌科技公司CEO Jochen Hanebeck亦表態,英飛凌有意在中國晶圓廠生產芯片。12月4日,恩智浦執行副總裁Andy Micallef透露,該公司正在尋求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
同日發布的財報顯示,格羅方德第二季營收為16.88億美元,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6%,略高于市場預期的16.8億美元;當季凈利潤為2.2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7.1%,環比增長8.57%;調整后每股收益為0.42美元,優于市場預期的0.35美元。
談及經營情況,Tim Breen表示:“第二季度,GlobalFoundries團隊的強勁財務業績高于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導范圍的中點,每股收益超過了指導范圍的高端。我們的汽車和通信基礎設施以及數據中心終端市場的持續勢頭使這兩項業務在第二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收入同比增長。在我們等待消費者驅動的終端市場恢復有意義的增長之際,我對GlobalFoundries正在采取的措施感到高興,通過預期收購MIPS以及建立我們的‘China for China’代工合作伙伴關系,為擴大客戶的長期價值主張。”
不過,格羅方德對第三季度的業績預期較為悲觀,預計營收為16.8億美元,上下浮動2500萬美元,遠低于華爾街平均預期的17.9億美元,原因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依然低迷。
在財報公布前兩個月,這家公司還加強了在AI等新興領域的布局。今年6月,公司將投資計劃增至160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用于資本支出,30億美元用于研發多項新興芯片技術,包括用于電動汽車和AI服務器的技術。7月8日,格羅方德還宣布與人工智能和處理器IP領先供應商MIPS達成最終收購協議;后者已擁有40年歷史。兩家公司表示,這項戰略性收購將擴大格羅方德的可定制IP產品組合,使其能夠通過IP和軟件能力進一步實現工藝技術的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