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A股銀行板塊再度震蕩走強,尤其隨著農業銀行股價續創新高,市場上不乏“銀行股又行了”的調侃。在此之前,銀行股經歷了半個多月的回調,中證銀行指數在7月中下旬累計跌超7%,后市分歧加大。
對于近期銀行股反彈,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資產荒”背景下,銀行股的穩定分紅依然具有較強吸引力,高位回調讓不少個股性價比提升。“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利息收入恢復征稅,比價效應下,非銀機構尤其保險資金長期增配銀行股的動力可能會更強。”該人士表示。
另從業績快報和機構預測來看,銀行業今年上半年業績較一季度大概率會略有改善。目前披露上半年業績快報的5家區域性銀行中,有3家實現歸母凈利潤雙位數增長。
回調半個多月,銀行股又行了
5日,A股市場全天震蕩走高,滬指收漲0.96%重回3600點上方,再創年內收盤新高,全市場超3900只個股上漲。銀行板塊在當天午后震蕩走強,中證銀行指數全天漲1.6%,報8087.4點,個股全線飄紅。
其中,浦發銀行以4.72%漲幅領漲,齊魯銀行漲幅接近3%,常熟銀行、浙商銀行、江陰銀行、民生銀行、青島銀行、農業銀行等10余只個股漲幅超過2%。其中,農業銀行A股股價續創新高,收報6.54元/股。
銀行板塊此輪反彈始于上周五,中證銀行指數3個交易日漲了2.63%,跑贏大盤約1.4個百分點。個股中,浦發銀行漲7.34%,青島銀行漲6.53%,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漲幅也在4%以上。齊魯銀行、農業銀行、常熟銀行、廈門銀行、民生銀行、滬農商行、長沙銀行、江陰銀行漲幅超過3%。
從銀行類型來看,此輪反彈漲幅靠前的個股主要為股份行及區域銀行,農業銀行是漲幅TOP 15里唯一一家國有大行。回顧年初至7月10日期間的個股表現,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別以20.92%、19.24%、17.56%漲幅位列A股上市銀行第19位、第24位、第28位。
7月中旬以來,伴隨板塊輪動、市場情緒回升等,行至高位的銀行股回調半月有余,中證銀行指數自7月11日至7月底跌了7.27%,同期上證指數漲了1.81%。在這期間,農業銀行是42只銀行股中唯一飄紅的個股,股價逆勢上漲1.95%,頻頻創出新高。
縱觀年初以來表現,農業銀行以27.98%漲幅位列上市銀行第4位,僅次于浦發銀行、青島銀行、廈門銀行。同期,其他國有大行中,漲幅最高的是工商銀行(16.85%),其次是建設銀行(14.82%),其余3家大行漲幅不足10%。
從最新收盤價來看,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A股股價最高,報9.64元/股;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股價報7.77元/股、7.76元/股;農業銀行股價報6.54元/股;郵儲銀行、中國銀行股價分別報5.85元/股、5.65元/股。
市凈率方面,國有大行市凈率在0.69倍至0.87倍之間,其中農業銀行最高,交通銀行最低;股息率方面,目前除建設銀行外,其余5家大行股息率仍在3%以上,工商銀行最高(3.97%),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分別以3.79%、3.7%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從港股表現來看,年初以來,建設銀行以31.97%漲幅在國有大行中領漲,農業銀行漲超28%,工商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漲幅也都在23%以上,交通銀行漲幅最小但也接近20%。
按照最新收盤價,農業銀行是唯一一家AH股溢價率較年初上升的國有大行,最新為33.71%,較年初提升約3.5個百分點。同期,伴隨港股股價較快抬升,其余5家大行AH股溢價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交通銀行、郵儲銀行AH股溢價率已從30%以上降至20%以下。
比國債性價比又提升了?
對于銀行股此輪反彈,上述機構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因為低利率、資產荒背景下,銀行股持續且穩定的分紅依然具有較強吸引力,股價經過回調性價比凸顯;另一方面,隨著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比價效應下,銀行股對債券的替代優勢有所增強。
上周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宣布,自8月8日起,新發行的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利息收入將恢復征收增值稅。據機構分析,新規實施后,銀行自營投資國債、地方債、金融債的票息部分增值稅率為6%,資管產品稅率為3%,公募基金的免稅優勢可能不復存在,但同業存單暫不受影響。
盡管新規明確了“新老劃斷”原則,但據不少機構測算,機構投資者依然面臨明顯的增量稅負壓力。財通證券報告顯示,以6%增值稅測算,上述調整在2025~2027年帶來的增量稅收分別約為321億元、648億元、988億元。到達穩態后,假設目前相關存量債券均取消免稅,則每年提供財政收入約2086億元;如果以2021年~2024年債券余額增速均值11.3%計算,到2035年增量稅收可達6576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債券利息收入恢復征稅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的利潤,但影響相對有限。綜合來看,新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包括銀行在內的紅利股相對債券的收益。
上述機構人士指出,非銀機構增持銀行股的動力依然較大。另從長期來看,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保險資金預計還會繼續配置銀行股,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后可能會進一步增配。
從銀行股息率角度,盡管隨著股價上漲已有所回落,但較國債收益率仍具優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5日收盤,A股銀行股股息率中位數仍在4%左右,近9成個股股息率在3%以上。
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增持銀行股熱情高漲,年內險資20多次舉牌已超過去年全年次數。目前10余家舉牌的保險公司增持對象以H股為主(含A+H股),銀行是被舉牌最多的行業,其中僅平安人壽就7次舉牌銀行股,郵儲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是被密集增持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7月財政部印發通知,將險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權重分別設定為30%、50%、20%,進一步加強長周期考核。這被視為保險資金加大紅利資產配置力度的一大驅動因素。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研究員、國務院參事尹中立撰文指出,近兩年銀行股持續上漲背后,真正原因是保險行業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根據新的會計準則,當保險資金買入銀行股達到一定的條件(持股超過一定比例標準)后可以按照權益法核算,如果買入的銀行股價格小于銀行的每股凈資產,其差價部分可以計入當年的利潤。2023年至2024年我國銀行股的價格普遍低于凈資產,有些銀行股的價格不足凈資產的一半,意味著保險資金買入銀行股可以獲得100%的賬面盈利。”他在文章中以部分險企舉例稱,險企實施新會計準則與開始大規模買入銀行股的時間點高度吻合。
展望后市,隨著半年報披露窗口期臨近,市場對中報干擾的擔憂增加。不過,據中金公司測算,考慮到息差降幅收窄、其他非息收入壓力緩解,上半年上市銀行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將分別實現持平和1%增長,較一季度-2%和-1%的增幅略有改善。截至8月5日,已有5家銀行業績快報預喜,其中3家實現歸母凈利潤雙位數增長,且增幅超過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