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基金被公司高管合計買超90%的份額,卻由兩位“新人”基金經理管理,其中一位過往任職回報率接近-30%……這樣的基金你會買嗎?
近日,金元順安基金官宣旗下基金金元順安鑫怡成立,這是一只發起式運作的基金,有效認購戶數僅9戶,募集份額為1102.86萬份。持有人結構顯示,公司從業人員認購1102.85萬份,占總份額比為99.99%。這部分人員中,高管持有1011.94萬份,占總份額比為91.76%。同時,該基金沒有被管理人固有資金認購,也沒有被基金經理或股東等人認購。
受訪者告訴記者,無論是固有資金還是個人資金認購,都表明基金公司和高管們愿意與投資者共同承擔市場風險,此舉增強了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信任,堅定其長期投資的信心。
高管花千萬買基金
根據金元順安鑫怡招募說明書,該只基金采用發起式運作,成立條件相對普通基金更寬松,即金元順安基金方面需要認購該基金的發起資金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有發起資金認購的基金份額不少于三年。
基金合同生效書顯示,金元順安鑫怡剛好滿足了成立條件。該基金有效認購戶數僅9戶,募集份額為1102.86萬份,其中,金源順安基金的從業人員全部持有A類份額,持有C類份額占總份額比也達到97.09%,合計共持有1102.85萬份,占總份額比達到驚人的99.99%。
也就是說,該只基金的份額幾乎全被自家公司的人持有。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部分份額被自家公司高管持有大部分。合同生效書顯示,金元順安基金高級管理人員持有金元順安鑫怡1011.94萬份,占總份額比達到91.76%,承諾持有期限3年。
按照招募說明書規定,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不得達到或超過基金總份額50%,但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等發起資金提供方除外。
發起資金持有份額數據顯示,金元順安基金沒有使用固有資金認購該基金,也沒有基金經理和股東認購該基金。
如果按照發起式基金的成立條件倒推,除高管大量持有該基金外,剩下持有份額的公司從業人員中,可能有一些是具有基金經理資格者,但非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等人。
資料顯示,金元順安鑫怡的基金經理是李銳和陳銘杰,前者從未有過管理公募基金的經驗,后者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僅一年多,且在管的唯一一只基金A類份額的任職回報為-28.77%(截至3月5日)。
李銳雖是“新人”基金經理,但其在金源順安基金并不是“新人”。資料顯示,李銳2016年6月加入金源順安基金擔任副總經理,曾任國金證券金融理財部總經理,中國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助理,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IT人員。
那么,或許上述持有份額的高管中,就有這位高管的身影。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猜測,金元順安成立這只新基金或許是為了內部測試投資策略而用。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為何會有高管持有上述新基金超千萬等問題,向金元順安基金方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暫未有回應。
自購反映樂觀心態
W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之后,采用發起式運作的新基金數量逐年增多,主要原因是市場震蕩加劇,基金公司會借機低位布局投資,同時也能確保新基金順利成立。
截至今年3月5日,年內新成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已經接近50只。常見的發起式基金是使用公司自有資金認購為主,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出資為輔,表明公司對產品和市場的信心。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使用固有資金認購和高管或基金經理認購發起式基金,雖然都符合成立條件,但在反映基金公司態度、市場信號,以及投資者信心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固有資金認購更多反映了基金公司整體對市場的信心,以及對自身投研能力和產品設計的自信,這表明公司認為當前布局權益類基金具有戰略價值,愿意動用公司資源進行支持。高管或基金經理認購則是反映了他們對自身投資能力的自信,以及對基金未來表現的樂觀預期。”姚旭升認為。
姚旭升坦言,A股市場近幾年缺乏趨勢性大行情,常規基金發行難度較大。因此,發起式基金成為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的有效工具,通過在市場底部提前布局,等待行情回暖更容易獲取較好的業績,進而吸引更多新增資金,擴大管理規模。
姚旭升認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對發起式基金認知度的提高,發起式基金有可能成為權益新發產品的主流類型。
曾經輝煌的小公募
發行上述發起式基金的金元順安基金曾在行業名噪一時,原因是該公司旗下有只暫停申購的“櫥窗基金”——金元順安元啟,“櫥窗基金”通常指業績尚可,但無法買到手,只能用來觀看的基金。
金元順安基金官網為這只“櫥窗基金”做了一張大圖展示,并標有“旗艦產品”的顯著字樣。數據顯示,該只基金自2022年四季度末以來,其間已無任何申購份額。
圖源:金元順安基金官網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金元順安元啟規模為11.73億元。截至3月5日,盡管今年以來凈值漲幅與同類平均水平相比一般,但近三年來該基金凈值漲幅達到71.06%,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該只基金的持倉策略更偏向小盤股,且極度分散,從去年四季度末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來看,單只個股倉位不超過1%。
由于重倉股多是小盤、微盤股,曾一度有投資者質疑金元順安元啟這只基金是否采用了量化策略,但該公司曾在2023年發文表示不是量化基金。
盡管公司成立于2006年,但經過近十九年的發展,金元順安基金至今依舊是一家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旗下公募總規模僅在328億元附近。
目前公司的大規模產品主要是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雖然混合型基金規模較小,且靠金元順安元啟扛起了過半規模“江山”,但其曾經有過輝煌經歷。
有不少投資者在金元順安基金尋找旗艦產品的“替代品”。比如,基金經理周博洋管理的金元順安產業臻選和金元順安優質精選曾獲得大量關注,前者近一年凈值漲幅超20%,后者曾在2023年四季度末規模達到38億元,但已經銳減至4億元以下,近一年凈值跌超17%。
金元順安基金還能否重現過去的輝煌呢?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編輯:陳偲
版面編輯: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