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格局發生重大改變。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正式從母公司兵裝集團分立,提級成為國資委直接控股的一級央企,與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并列為三大汽車央企。根據國資委公布的最新央企名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已經入列,序號為第73位,成為由國資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
新成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整合長安汽車、辰致集團等117家分子公司而成。總部位于重慶,注冊資本金200億元,資產總額3087億元,從業人數約11萬人。
規模龐大的中國長安以超乎外界預期的速度完成重組,從6月5日正式對外發布公告到公司成立,僅用時56天。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在首次媒體溝通會上向界面新聞等媒體透露,56天時間里要完成人員分離、資產分離。這其中上百家企業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復雜。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業分析師向界面新聞指出,長安汽車此次重組變革,并非難在資產剝離和新央企的組建過程,而是從2月開始持續討論的是單獨重組或是與東風汽車集團合并。一旦明確了重組路徑,執行層反而比較容易快速落實。
“長安汽車與東風集團的合并,屬于強強聯合,需要分別梳理各自的利益集團以及合并后的發展方向,但是長安汽車集團內部的資產剝離,難度系數相當于直接減半。”
今年2月,東風集團、長安汽車以及兵裝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母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關于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合并重組的計劃首度被公開,成為關注焦點。
業內廣泛流傳的說法是,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原將重組成立一家名為“中國南方汽車集團”的企業,由自主品牌發展較好的長安汽車激發東風集團的市場化活力。但是,由于雙方行政層級不對等,以及地方政府對于新汽車央企總部所在地的博弈,最終雙方重組落空。
對于中國長安而言,此次提級發展不再需要受到兵裝集團制約,有利于加強自主決策權,提升經營效率,并能從中央層面獲得更多的資源扶持,推動集團轉型和出海。
朱華榮在媒體溝通會上稱:“中國長安面臨的這片天地太廣大了,全是滿滿的機會。長安過去擁有的資源太小太少了,突然發現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
在朱華榮看來,中國長安汽車公司的成立,不僅是單個企業行為,還涉及國家戰略部署和國家產業發展戰略。新央企要成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并帶動零部件、汽車金融、摩托車、商貿、物流等整個產業鏈出海,形成強大的產業生態和服務生態。
艾睿鉑大中華區汽車咨詢業務合伙人章一超用樣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指出,過去一些汽車央企因有軍工背景,一定程度上在出海過程中會受到限制。而將軍民業務的剝離區分,可以有助于汽車央企在國家資源的扶持下,也能推出全球化的汽車品牌。
這家新央企的目標是,到2030年整車產銷規模達到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超過六成,海外銷量占比超過30%,并成為全球前十汽車品牌。
長安汽車升格后為一級央企后,地方政府將為其發展提供更優的發展環境,而中國長安將反哺重慶及西部地區汽車產業發展,促進全國汽車產業的平衡。
章一超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國內在東北、華東、華北、華南等區域,都形成了“國家隊+自主品牌”構成的產業發展集群,其中部分企業已成長為行業龍頭,但相比之下,西部地區汽車產業還需要進一步提振和加強。
提級成為一級央企也代表中國長安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發揮汽車央企的引領作用,加快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今年上半年,中國長安整體營業收入1469億元。整車銷量產銷135.5萬輛,創近8年新高。新能源銷量45.2萬輛,同比增長49.1%;海外銷量29.9萬輛,同比增長5.1%。
上述分析師向界面新聞指出,從三家央企橫向對比來看,中國長安向新能源轉型節奏快,發展潛力大,但國內整個汽車品牌陣營相比,其市場表現較之比亞迪、吉利等頭部自主品牌仍有差距,在品牌聲量上也遜于多數造車新勢力及消費電子品牌。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認為,國有汽車企業的優勢在于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同時,它們融資渠道多樣、融資成本較低,為其持續投入盈利欠佳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提供了底氣。
但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市場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營銷策略,以及快速的技術和產品迭代更新,是其相對缺乏經驗的領域。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譚本宏向界面新聞等媒體指出,中國長安是在200萬輛年銷量高位的基礎上進行品牌和用戶等結構性調整,不僅需要考慮三大新能源整車品牌,還有燃油車品牌發展、新的技術賦能、新的戰略合作等,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按照原定規劃,2025年中國長安預計達成銷量30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100萬輛,全年預計營業收入3550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中國長安還需要賣出165萬輛。
朱華榮認為,中國長安應該學習消費電子行業的流量營銷打法,打造大流量、大粉絲群生態圈。“以前是產品力、營銷力和品牌力,現在產品力不變,但流量現在成為了一股力量。”
譚本宏進一步解釋,抓流量是要將現有的車型產品變現,實現最大化的商業價值,比如在有流量的事件上強化聯動,以一種消費者被看見的形式,讓產品、技術和服務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從而實現銷量提升。
界面新聞了解到,中國長安接下來還要推出基于全球用戶市場的需求,開發系列新產品,抓住國內外市場增量;同時,在自動駕駛以及大模型等領域加強投資和科技創新。
原長安汽車旗下三大新能源整車企業將受益于母公司的提級,促進消費者信賴度提升。不過,章一超向界面新聞指出,央企新能源子品牌的發展能否充分利用好集團從外部吸收的優質資源,并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參與到市場化的競爭中,需要每家企業找到自己的清晰發展路徑。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表示,深藍汽車要接住新集團成立的機遇,一是要進一步實現新央企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二來是要做整個集團向高科技突破的中堅力量,同時也要做好集團全球出海的引擎。
阿維塔CEO陳卓則著重在媒體溝通會上,強調品牌與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合作。據他透露,華為和阿維塔正在推動HI PLUS模式,雙方團隊共近千人入駐在重慶阿維塔總部,在用戶洞察、定義和整車開發上進行共創,聯合共創產品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同時,阿維塔和寧德時代也在推行N PLUS合作模式,雙方將在品牌建設方面進行更加深入合作,并且第二代阿維塔產品上,將應用寧德時代最新技術。
據悉,中國長安還將推進科技生態橫向拓展,發展無人駕駛商業運營、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泛出行等新興業務;堅持自主、合作雙線并舉,持續加強與Stellantis、福特、馬自達等全球整車企業合作;強化與ICT、消費電子等企業跨界合作 。
朱華榮說:“效率為先。這一輪競爭里面,誰要走到了前列,誰就有更多的生存機會。如果沒有這些突破,很難在這一輪競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