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景區直升機墜落致1死4傷,內蒙古觀光飛機故障致3人受傷……據8月4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報道,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旅游景區推出了乘坐低空飛行器觀光、體驗等項目,受到游客歡迎,但這類項目也暴露出一些隱憂,甚至是安全問題。
作為連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興領域,低空經濟具有推動產業升級、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作用。然而,個別企業為追逐短期利益,無視法規標準,存在無資質運營、超范圍飛行、使用不合規機型等“黑飛”行為。例如,一些通航公司將注冊地設在農田空地,既無規范起降場地,也缺乏必要維護設施;再如,某景區直升機曾創下每天超8小時、每10分鐘一班的高強度運行記錄,機器和人員的疲勞程度可想而知;還有,一些公司以“飛行訓練”名義申請航線,實則違規開展觀光業務,打政策“擦邊球”。種種亂象,不僅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更侵蝕著行業健康發展的根基。
亂象滋生之處,往往是監管的薄弱環節。如今低空經濟發展迅猛,但相應的法規標準、治理手段尚未完全跟上,不少環節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讓低空經濟飛得穩、飛得遠,亟待以嚴格標準筑牢安全防線,進一步明確相關企業的主體責任,讓每一次飛行都有章可循。此外,強化源頭管控,對通航企業的運行基地、機型標準等實行穿透式核查,但凡無資質、超范圍運營的堅決清退出去;嚴格執行“商業駕駛員執照需500小時飛行經歷”等硬性標準,絕不能讓“速成飛行員”拿人命開玩笑。在技術手段上,監管部門可充分利用北斗定位、電子圍欄等,對低空飛行活動實施全程、動態監控,構建一張“空中電子眼”監管網絡。
整治“黑飛”,既要依法從重處罰,讓違規者真正“疼”起來,更要將違法企業納入誠信黑名單,禁止其參與低空經濟相關項目。
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令人憧憬,但安全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唯有以剛性約束斬斷“黑飛”鏈條,這片新興領域才能行穩致遠,飛向更廣闊的未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